您好,欢迎来到商车天下!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
商车天下
商车新闻行情导购
试驾评测政策法规
养车用车二手资讯
车型导购
车企名录
商车百科
牵引车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自卸车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载货车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皮卡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轻卡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校车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汽车公告查询整车公告底盘公告
变速箱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发动机品牌报价行情评测
行业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商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南京依维柯研制“超越”时代的轻卡

2013-7-19 10:59:48 来源:商车天下 编辑:商车天下 有话要说
“超越”轻卡是南京依维柯着力打造的一款超越时代的高端轻卡产品。“超越”既不同于以前的跃进产品,也不是直接购买意大利依维柯现有平台的产品,而是集中了上汽集团、意大利依维柯和南京依维柯三方资源研发而成的全新平台。在“超越”的研发过程中,南京依维柯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依托中意双方联合设计团队,从整车设计到部件的性能匹配都展开了紧密的合作,并结合未来“超越”进军国际市场的认证需求,进行了全新的开发设计。作为一款同步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的轻卡产品,南京依维柯从研发阶段就全面采用世界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在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中,企业依托上汽集团的优势资源和意大利依维柯的技术底蕴,针对国内外主流轻卡产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摸底,跟踪全球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潜心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法规和市场需求。从动力性能到内外造型,“超越”的各项性能目标被细划成482条主、客观评价指标,作为设计、制造、验证的总要求。当这款轻卡出炉时,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被评为“一款超越时代的轻卡”。



“超越”是自主研发能力的结晶

在合资企业中,外方垄断技术、中方研发能力不足是目前乘用车行业普遍存在的状况。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是国家对汽车企业包括合资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要求,更是“上南合作”后,南京依维柯的重要工作。

上南合作后,意大利依维柯调整在合资企业中的位置,给予南京依维柯在技术研发上很大支持,这种支持给了中方研发人员很多自主权,也是其他外资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正如南京依维柯常务副总经理倪锋所说,股东双方对企业的定位一致,经营层之间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形成促进公司发展的一致意见和想法。

在中方研发人员的培养上,南京依维柯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强身健体”和“改头换面”工程,针对327项用户关注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问题的细致分析和重大改进,快速向市场推出了融合欧洲技术基因的“新品质跃进”。新品质跃进的诞生,不仅使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了一只具备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管理团队。得益于这样的团队,2012年南京依维柯再次快速的将高端轻卡“超越”推向市场。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中方研发团队的整体实力,在产品研发与信息化相结合,在能源利用革命与信息化相结合上,在紧紧把握欧洲汽车发展趋势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南京依维柯已经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产品研发流程和开发体系,包括VE/VA价值工程、SE工程、品质工程、整车匹配工程;300万公里可靠性试验、RGT等寿命试验;WCM全球制造体系等。南京依维柯高端轻卡“超越”的开发,除了依维柯的几十位外方专家现场参与外,意大利都灵的轻型车技术研发团队同步进行产品验证和技术指导。要了解南京依维柯的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看一组数字:超越全面采用欧洲标准设计,拥有32项专利和15项关键技术。这在以前的合资自主车型中,是绝无仅有的。超越上市后,南京依维柯研发人员还将主导后续数十个产品的研发,丰富超越的产品线。“超越”的问世正是南京依维柯自主研发能力的结晶。



“超越”高端市场游刃有余

虽然轻卡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但对于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的长久发展并不是坏事。在这样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南京依维柯目前的产品正借助外方意大利依维柯的全球渠道,在海外新兴工业国家市场销售,并逐步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渗透。

针对国内市场,“超越”将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同时根据行业客户、改装企业和零售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对销售网络、服务网络、配件中心的完善和提升,完成“超越”国内的市场布局。针对海外市场,“超越”将于今年正式启动全球战略。作为南京依维柯第一款独立自主正向开发的产品,“超越”已经具备扬帆远航的能力,是南京依维柯真正“造船出海”的高端轻卡产品。目前,南京依维柯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自主平台产品25%的出口销量,未来还将向着40%的目标迈进。



“超越”是性能卓越的轻卡

“超越”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由F1A、F1C、NEF和SOFIM等多款发动机和法雷奥φ280拉式离合器、采埃孚2830.5变速器构成的动力组合。FPT(菲亚特动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供应商,拥有一流的采油发动技术。以“超越”搭载的F1C为例,其升功率达到36KW/L,最大扭矩值为350N.m。F1C采用的最新一代的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省油量可达5%~7%。其采用的EGR技术已被公认为是确保发动机符合欧IV和欧V标准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满足绿色环保的环境需求,更为消费者节约了燃油成本。F1C采用的独特功能化设计使其机油的更换周期长达4万公里。同时,多项核心技术的应用,让F1C可同时满足环境温度零下41℃的高寒标定、环境舱温度50℃高温标定、海拔高达4500m的高原标定诉求。此外,F1C配备的发动机预热塞,使其启动温度可低至零下25℃,可满足各种气候环境的需求。

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是南京依维柯矢志不渝的追求。“超越”在安全方面开创了国内轻卡领域的四项纪录。其一,“超越”在国内轻卡行业率先按照欧盟ECE29-03乘员保护法规进行全新设计。欧盟将在2017年实施ECE29-03乘员保护法规,但“超越”已瞄准了未来驾驶安全的新趋势,严格按ECE29-03乘员保护法规进行设计,为乘员提供更为有效的安全保护。其二,“超越”在国内轻卡产品上率先匹配主、副安全气囊,将轿车化的安全理念带到轻卡之中。其三,“超越”在国内轻卡产品上率先采用预紧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气囊打开之前就预先收紧安全带,最大限度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其四,“超越”在国内轻卡行业率先采用发动机防盗技术,为用户构筑起又一道安全屏障。同时,“超越”还通过路况检测、气候适应、碰撞试验、疲劳测试、车身设计等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进一步保障用户人身安全。



“超越”是智慧轻卡

“超越”的电器系统智能化平台技术,可算是目前国内轻卡领域最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之一。“超越”以CAN总线形成高速的信息传递通道;以ECU模块组成发动机控制单元;以BCM系统构建可靠的控制平台;以NVH分析及控制技术成就舒适安静;此外,自带逻辑故障诊断功能的高精度仪表,不仅能显示常规的里程、车速、转速、水温、油量、机油压力、灯光等信息,还可以显示各重要部件的工作状态,并显示瞬时油耗、平均油耗、燃油可续驶里程及保养等信息,使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内便能轻松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除了以上几点外,“超越”还拥有包括ABS、GPS、电动窗、智能空调、定速巡航、中控锁、电子油门、行驶记录仪等在内的众多智能化系统部件。单只空调一项就被细化成28条指标条数,暖风功率强劲,可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而夏季降温至26℃也仅仅只需要短短的90秒,即使坐在后排,也能感受到惬意的温度。



“超越”是久经考验的轻卡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名作《环游地球80天》中,主人公福克先生使尽了浑身解数和十九世纪的各种前卫科技,终于在80天的最后一刻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疯狂旅行。当然,在小说故事发生的140年之后,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但开车完成这超过40075公里的行程仍堪称一项壮举。正因如此,当得知刚刚下线的“超越”高端轻卡道路试验总里程达14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6圈,人们不禁大吃了一惊。



说起车辆的极限测试,大家脑子里浮现出的画面基本就是那些浑身泥泞的超酷四驱车。绕地球36圈、142万公里这样魔鬼的实车路试,在四驱越野车领域罕有听闻,在“超越”身处的轻型卡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毫不夸张的说,这相当于一辆车每天跑300公里,一天不落地开上超过10年。国际上乘用车可靠性的测试标准是不低于100万公里,“超越”轻卡用大大超过乘用车标准的方式进行实车路试,显示出它的制造者,南京依维柯制造史上最具安全性轻型卡车的坚定决心。

“超越”挑战的极限路试绝非仅仅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进行,漠河、珠峰、火焰山……,这些中外闻名的海拔和气候温度极值地域已经纳入了“超越”下一阶段实车路试的计划之中。可以说,“超越”轻卡的极限路试挑战好戏还在后头。“超越”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完成绕地球36圈这样长度的实车路试可以说是南京依维柯前无古人的创举,要实现这一创举,就意味着“超越”从最初的设计之时就要在各个方面着眼于“安全”理念。南京依维柯的专家表示,“超越”在设计研发阶段就经历了正碰分析、顶压分析、安全带固定点分析、悬架K&C分析、CFD分析、除霜除雾分析、操纵稳定性分析等众多系统而科学的研究。这些和欧州同步的先进设计辅助手段,保证了设计精准、产品可靠。

设计研发只是开始。全过程控制车身DTS定义,RPS审核,GD&T设计,GD&M(测量报告)制作,尺寸匹配评估,模具、夹具、检具评审验收,白车身品质提升……,“超越”轻卡的整个前期公差设计及后期匹配验证修正工作,从产品设计初期一直持续至量产,做到了严格控制车身制造工艺及过程,确保车身的品质。

领先的设计理念与最严苛的实车路试,不但造就了“超越”无与伦比的高端品质,也帮助它创造了包括率先按照欧盟ECE29-03乘员保护法规进行全新设计;率先采用预紧式安全带;率先匹配主、副安全气囊;率先采用发动机防盗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安全品质的中国轻卡行业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