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一圈,企业、经销商、用户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委屈,难道国Ⅳ排放标准的推行就只能僵持在“乱”的状态吗? 相信,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不论是经销商还是用户,都不愿意看到国Ⅳ排放标准无法严格实施带来这样的结果。那么,乱象为何会存在?
一年之中,当雾霾天气占一半以上,当PM2.5一次次超标,当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承担“治理环境,还百姓一片蓝天”重任的环保部门压力越来越大。被当做主要污染源之一的重型
卡车当然是治理的重点,实施国Ⅳ标准成为现阶段治理重型
商用车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
然而,国Ⅳ排放标准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迟。
有了好马,没有好鞍,好马也会出毛病。此次首批宣布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的四川雅安,即使用户买到了国Ⅳ车加国Ⅳ油也很不方便,因为整个四川地区仅有三个试点加油站在销售。用户若加不到国Ⅳ油勉强加国Ⅲ油,则会影响车辆
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缩短车辆使用寿命。难道用户买国Ⅳ新车就只能在四川本地行驶吗? 市场的客观环境,使国Ⅳ车登场受到很大限制,经销商不得不大量囤积国Ⅲ车满足用户需求。在严格执行国Ⅳ标准的地区,为使国Ⅲ车在7月1日后能销售,经销商不得已买断库存国Ⅲ车,并提前上牌。几个月后仍无法顺利出手的,经销商会想尽各种办法“倒腾出去”,不会轻易让这些上牌国Ⅲ车砸在手中。北京一位经销商说:“重卡市场连续两年的低谷,已经让我们赔不起了。”
为何这么多年,国Ⅳ排放标准一直无法顺利升级?这值得我们反思。这不是商用车生产企业的问题,油品和尿素供应不到位,无法和达到国Ⅳ标准的商用车匹配,是政府缺乏对相关行业的统一协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的调控职能缺失。国Ⅳ排放标准不能在全国范围顺利实施,不仅对市场销量产生影响,还涉及到企业更为复杂的零部件供应链管理。企业既要搞一套国Ⅳ标准的供应链,满足严格实施国Ⅳ标准地区用户的需求,又要另搞一套国Ⅲ标准的供应链,满足未实施国Ⅳ标准地区用户的需求,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负担。
由此来看,好的政策还需政府、汽车生产企业、油品及尿素供应方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才能得到顺利实施。